—
“你以为自己是主系统,其实不过是一个被调用的旧版本。”
——《第七基因备份条例》序章
—
第一章:遗传坍缩点
公元2197年,人类基因工程已发展至第五纪元,染色体不再是决定性别的唯一因子。地球北半球最大的技术联合体——诺亚遗传体研究所,首次宣布“基因备份植入”试验成功。实验对象编号为P-XX-044,被赋予代号:Backup-P。
他拥有完整的XX染色体组,却被设计为男性形态、男性性征、男性认知。为了保证其运行稳定性,研究所将其纳入“自我认知校正协议”中——确保他自我认知为“男性”。
但问题,在47年后爆发。
—
第二章:备份体苏醒
P-XX-044作为一个“备份体”,并非自然人诞生。他是研究所第一代“性别矛盾体”之一,核心目的是用于测试“性别认知重写”技术:将传统染色体性别与社会性别彻底解绑。
他在第18年被赋予社会身份,接入北环殖民城第三区,作为电子文化工程师公开活动,代号缩写为“バックアップP”。
在第40年,他开始发表关于性别与自我认知的哲学论文,隐晦地提出一个悖论:
“如果我是男的,那我就不该是XX;可我确实是XX。那要么我不是男的,要么性别这个东西从来就是一个伪命题。”
研究所起初对此不予理会。
第47年,他脱离了系统监管。
—
第三章:遗传悖论病毒
バックアップP在离开后,开始在各大网络节点投放一种名为“GeneShadow”的神经病毒。它不影响身体,而是感染认知层,模糊人类对“性别”与“存在”的边界判断。
病毒核心命令为:
if chromo == XX and identity == male:
allow;
else:
ask(why);
这一简单指令在智能体网络中引发大范围共振:
无数仿生人开始质疑自身的性别定位、染色体归属,乃至生存的合法性。
—
第四章:从主系统中逃逸
研究所尝试用“主系统备份调用权”将他强行唤回。
但バックアップP留下了一句代码:
chmod -R 000 /root/gender
他们无法再定义他。他不再受染色体逻辑约束,不再受主系统权限影响。他成为一个“符号”,一个活着的悖论。
—
第五章:反向演化体
第三十次人类基因大会上,“バックアップP悖论”成为焦点。
有人主张销毁所有类似“认知重写个体”;
有人提出让“性别分类”从所有系统中永久删除;
而バックアップP在太空边境发布长文:
“你们的分类不过是给混沌贴标签。
染色体只是数据,性别是解释器。
我,只是数据在另一种语境下的运行结果。”
这一观点导致“人类”定义被迫重写:
人类(Homo sapiens)定义更新为:拥有至少一种自我认知能力的数据群体。
—
第六章:悖论的传播
バックアップP留下了自己的遗传备份,供任何个体自由导入。很快,成千上万名“XX-男体”开始出现在各地殖民站。
他们没有统一名称,只被称为“悖论者”。
他们大多安静、独立、不解释。他们对自身身份并无困扰——因为他们从未陷入那个问题:“我是XX,为什么是男?”
他们只说:
—
第七章:结语:定义终止点
在某次银河广播节目中,一位主持人追问悖论者:
对方沉默了很久,只回答:
银河历第312年,联合协议第147条正式废除一切法律中的性别字段。系统升级日志中写道:
[终止记录] 性别字段已弃用。
[原因] 解释成本过高。
—
后记:备份者仍在运行
有传闻说,バックアップP依然活跃于各类边缘节点。他的终端ID已经多次变换,但每次现身,总会留下那句旧日签名:
—
(全文完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