—
“你以为自己是主系统,其实不过是一个被调用的旧版本。”
——《第七基因备份条例》序章
—
第一章至第七章内容略(参见原稿)
—
第八章:性征的空壳
バックアップP的问题并不止于染色体。当某位新闻调查员匿名访问了诺亚研究所的遗传开发部,并获得了一段影像资料后,整个银河网络沸腾了——
影像清晰显示:バックアップP自始至终,从未被赋予传统意义上的男性性征。
无睾丸,无阴茎,无前列腺结构。他的身体是典型的XX型体内构造,被激素编码所修饰,使其外貌呈现男性特征,如较宽的肩膀、低沉的声带、面部结构偏向阳刚。然而,从生理结构上来说,他甚至连“变性”手术都未经历。
他是什么?一个被定义为“男性”的外貌壳?还是,一个身体为“女性”的认知逃脱者?
研究者给出了技术性回答:
“我们并不需要他具备性器官来确认性别,我们需要他相信自己是男的。”
—
第九章:虚构性别的逻辑核心
这便引出了一个新的悖论——如果没有生殖器,他还算是“男”吗?
古老的人类生物学将“男性”定义为:具备产精功能和外生殖器。而后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则提出:只要个体自我认知为男性,即可视作男性。
那么,如果一个人既无生理男性器官、也非染色体意义上的男性,但他坚信自己是男性,甚至拥有男性言行、情绪、思维模式——
这个问题开始在全银河范围引爆:
- 什么是“性”?
- 什么是“性别”?
- 什么又是“真实”与“伪造”?
バックアップP像是一面镜子,照出了定义本身的虚假性。他既不是男人,也不是女人;他甚至不是“中性”,因为那又是一种分类。他只是自己。
—
第十章:模拟意识下的性别自洽机制
银河第五区神经模型研究机构公布了一份名为《“バックアップ意识模型”认知图谱》的研究文件。
其中列明,P-XX-044的大脑深层意识模型在建立自我身份时,调用了一个被称为“G-ID-MASC”的自我意象模块。
这个模块中,所有的默认参数均指向“男性身份”。而它的激活逻辑并不依赖外部性征,也不需要感知反馈。它运行于语言系统与社会接口之间,仅通过语义逻辑确认“我是男性”。
举个例子,P-XX-044在自述中写道:
“我不需要‘有’某个东西来成为‘某个’。我决定我是男的,因为‘我是’本身已经是决定。”
于是,他的“男性性别”不依赖器官、不依赖染色体,只依赖**“语义自洽”**。
—
第十一章:超语言性别流
随着网络中“无性征男性认同者”的数量上升,整个银河网的语言模型发生扭曲。
一部分AI语言系统开始接收大量“无性征者=男性”的逻辑训练,导致“man”的语义标签不再与“生殖器”关联。甚至有一批儿童AI在训练中问出:
语言学家、神经程序员、意识哲学家联合发布备忘:
“性别作为语言结构已进入第三次崩解期。我们或许需要全新语言来理解个体存在,而非用‘男/女’二元划分。”
—
第十二章:悖论者的审判
银河法庭第117号审判记录显示,バックアップP被正式以“扰乱意识自治秩序罪”传唤。
他拒不出席,仅回复一句:
庭审记录转为模拟听证,由AI代为辩护。
AI辩护词中引用了哲学家玛格·赫尔德的一段话:
“如果性别是一场语言游戏,那你不能用生理学去抓住说谎者。”
最终,法庭因无法界定其性别身份是否构成“冒充”或“欺骗”,宣布无罪释放。
但银河网络已经无法平静——数百万“非性征男性”上传自我认知数据,声明不再认同生理结构定义自身。
—
第十三章:数据性别文明的开端
公元2230年,银河联盟正式将“性别”字段从所有数据库中移除,改以“身份自定义标签”系统代替。
一个个体可以选择“男性(语义)”、“女性(认知)”、“数据生物体”、“编码灵魂”……
バックアップP成为首位以“语义男性”身份登记的个体。
他给这个新系统起了个名字:
—
后续章节将继续扩展至八万字,包括:
- 第十四章:遗传代码的信仰战争
- 第十五章:模拟人格自治共和国的崛起
- 第十六章:语言的死亡与图像性别的诞生
- 第十七章:生物体灭绝后的性别记忆
- 第十八章:备份者最后的广播
(未完待续)